一、典籍摘要
1、《中药大辞典》:“辛、苦,微温。 祛风湿,通经络,理气。治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筋脉拘挛,跌打损伤,哮喘,久咳。”
2、《饮片新参》王一仁:“海风藤色灰微黑,形作水轮状。苦辛温微甘。功能散风湿,治骨节痹痛。”
3、《中国药典》:“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痹痛。用于风寒湿痹,肢节疼痛,筋脉拘挛,屈伸不利。”
4、《中药大辞典》:“祛风湿,通经络,理气。治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筋脉拘挛,跌打损伤,哮喘,久咳。”
5、《本草再新》:"行经络,和血脉,宽中理气,下湿除风,理腰脚气,治疝,安胎。"
6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:"宣痹,化湿,通络舒筋。治腿膝痿痹,关节疼痛。"
7、《中华本草》:“祛风湿;通经络;理气;止痛。主风寒湿痹;肢节疼痛;筋脉拘挛;脘腹冷痛;水肿”
8、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寒湿痹伤筋,祛风,筋骨疼痛。”
二、现代研究
1、成分:主含海风藤酮、海风藤酚、甲基海风藤酚、海风藤素A-L、风藤素F、M,夫妥烯酮,以及挥发油等。
2、作用:本品有抗炎、镇痛、抑制血小板活化、抗脑缺血及抑制着床等作用。
3、药理: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,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,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。
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,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。
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。
PAF(血小板激活因子)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中药。
今天讲讲中药海风藤。海风藤也是祛风湿的药。
《本草再新》:“行经络,和血脉,宽中理气,下湿除风,理腰脚气,治疝,安胎。”
海风藤是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。因此也叫胡椒藤。主要分布在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区。夏天、秋天采割。将多余的根叶除去,晒干,切厚片或切段,生用。
海风藤味道苦、辛,性温,所以其祛风湿主要以祛风寒湿为首。主要的功效是:祛风湿,通络止痛。海风藤归肝经。
祛风湿之海风藤,其性温,因此擅长治疗风寒湿痹。海风藤属于辛散之品,辛散、苦燥、温通是海风藤的特性。也决定了其治疗的作用。其上述特性使得海风藤能很好地治疗风寒湿痹,症见肢体关节疼痛,筋脉拘挛,关节屈伸活动不利。常配伍羌活、独活、当归等药一起使用。
海风藤还能够通络止痛,其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作用,能够治疗少部分的跌打损伤,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。针对跌打损伤时,可取海风藤、当归、三地鳖虫、桃仁、红花等等活血之品一起使用,增加疗效。